找到相关内容1088篇,用时1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概说

    善业道、十善根本业道或十白业道,是佛教对世间善行的总称。它包括三种身业(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)、四种语业(不妄语、不恶口、不、不绮语)及三种意业(不贪欲、不〖FJF〗NB256〖FJJ〗恚、不...地论学派的发展。弘扬《十地经论》思想的一批论师就被称为"地论师"。由于地论师中对于《十地经论》的见解各有差异,所以当时的地论学派还分为相州南道、相州北道二派。关于地论师的南北道说,湛然在《法华文句记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561815.html
  • 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浅释(2)

    二十五有名,云何分别?答:本体是一,为随用立名,显二十五有。二十五有:十恶,十善,五阴是。问:云何是十恶十善?答:十恶,杀、盗、淫、妄言、绮语、、恶口,乃至贪、瞋、邪见,此名十恶。十善者,但不行十...,若以为有说法,就着相了,着相就背觉了,背觉就是谤佛。说法就说法,不说法就不说法,皆无心,不执取。用般若智慧去观照,会决知其为无法可说,但又不是如同木石之无说也。关于说法问题,佛临涅盘时告诉弟子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862085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展望

    身善业);不妄语、不、不恶口、不绮语(四口善业);不贪欲、不嗔志、不邪见(三意善业)。《十善业道经》对此有详细的发挥,例如对不杀生的解释:   若离杀生,即得成就十离恼法。何等为十?一 、於诸...一九二八年,太虚大师在《人生佛学的说明》中认为佛教有“契真理”和“协时机]大原则。契真理,即符合佛教的基本教理;办时机,即佛教应结合时代和信徒情况作适当变革。他说,由於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2662483.html
  • 诸家戒本通论

    其余则由妄语别生者为一部(如妄语)等,由瞋杀别生者为一部(如伐木恼他等),由痴淫别生者为一部(如不差辄教尼等),由贪盗别生者为一部(如过食等皆属食事) 。此皆为本,余有五部则又末也(此末五部各家...所释。后秦弘始十二至十四年(西纪四0五至七年)佛陀耶舍译。别有戒本种,文句时异。  (一一)戒经本 此饮光部戒本,无广律。元魏大统中(约西纪五四三年)瞿昙般若流支译  (一二)巴利本 此铜鍱部戒本,...

    吕 瀓 释存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5362869.html
  • 戒律思想之发展

    物品)来忏悔。舍堕的「舍」是舍物品的意思,「堕」是堕地狱的罪的意思。  第五类是「单堕法」(Hacitiya 波逸提)。此非如前项有关财物之罪,而是有关妄语、、杀畜生或饮酒等执着心烦恼之罪,内容有...

    上田天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762904.html
  • 神通不是道

    ,说各种方便妄语,则不但不成罪业,且增长许多福德。   5.:为了救度邪恶师或恶友所摄受的众生,发慈悲心讲各种离间语,使他们互相远离,则不但不成罪业,且增长许多福德。   6.恶口:若某些众生入...,能使人觉悟之法亦能令人迷惑,关键在于学人执著与否。当今,“迷于悟法”者甚众,其表现大致有如下类:  其一,学习佛法,不为解脱生死,成佛度生,纯是为生计或嗜好。世间有好学者从历史、哲学、语言学等角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462947.html
  • 太虚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

    rdquo;根据佛教五乘教法,五戒(戒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)为人乘,能令修持者得生人间。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,约身、口、意三业为十不犯的善行(除前四戒外,还有不犯、恶口、绮语、贪、嗔和邪见)为天乘,修...、日策安危》文,大声疾呼:“将系铃之议陈之日本当局”,指出战则必致败,“中、日非复东亚之主人也”,以期遏止战争,实现亚洲和平的愿望。   1937年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4562974.html
  • 从《弥陀经》中的三条进路论“愿力”的实践与完成

    三皈五戒和八关斋戒。“戒”的具体意义,是基于深信因果的观念,以达到止恶行善的目的。止恶就是诸恶莫作的意思。所谓诸恶,就是指十恶业(杀害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言、、恶口、绮语、贪、嗔、痴)、犯五逆(杀父、...阿弥陀佛及其净土——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清净,最为详细的是《无量寿经》和《阿弥陀经》这部书。而从经中的记载,其位置是在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的西方,距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土之遥。《无量寿经》中说:  法藏菩萨...

    罗卓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0862997.html
  • 禅宗现代转型之路剖析——以安祥禅、现代禅、生活禅为中心

    永断邪淫;知言慎言,绝不妄语,杜绝淫词,戒在,不出恶言;酒应浅尝,勿令至醉;以己为敌,战胜邪思,廓清私欲,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。这样才能与‘安祥禅’相契,从此刻起要时时自觉,念念自知,事事心安,秒秒安祥...”职位。李元松说:“一贯道这样的教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,使自己生起修道路上百折不挠越挫越坚的决心。”李元松自称:“我就永远是一贯道的道亲。”  一贯道对李元松的影响,应该有方面:一是三教经典的研读,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5963156.html
  • 怎样看待财富

    我们不能违背法律的规范;作为佛弟子,我们还不能违背戒律的准则。在家居士必须遵循的十种善行包括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 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嗔、不痴。反之,则是必须避免的十不善行。在...怎样看待财富  济群法师  当今社会的发展不外乎大内容:一是经济,一是科技。   的确,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。 仅仅在二十多年前,我们的生活所需还是定量供应:需要粮票才能购买食物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5163413.html